摘要: 答:我们可以把不加密一端的默认值修改为(50~50+加密区间距)即可。50为规范要求箍筋离开梁50mm放置第一根箍筋。[阅读全文:]
摘要: 1[阅读全文:]
摘要: 14[阅读全文:]
摘要: 能!可以通过一张张的导入或者插入。两者的区别是,导入CAD图纸的话,会把先前一次导入近来的CAD图纸覆盖掉,而且导入的图纸是固定的不随鼠标的摆布;插入的话,就不会覆盖原来的CAD图纸,而且图纸可以随鼠标摆放在任[阅读全文:]
摘要: 答:数据复制就是我们将选取的某一跨的数据参数复制到我们想要复制到的其它跨上。“镜像方式”是以柱为中心拷贝复制数据;“平行方式”则是从左到右复制数据。“镜像方式”是因为前跨的右边柱和后跨的左边柱事实上为[阅读全文:]
摘要: 箱形基础的顶板、底板及墙体均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墙体的竖向和水平钢筋直径均不应小于10,间距均不应大于200。除上部为剪力墙外,内、外墙的墙顶处宜配置两根直径不小于20的通长构造钢筋。 上部结构底层柱纵向钢筋[阅读全文:]
摘要: 答:在梁跨中的图形里,支座宽度便为主梁的宽度。在框架梁里,支座宽度为柱的宽度,而在次梁里便为主梁的宽度。[阅读全文:]
摘要: 筏板基础的钢筋间距不应小于150,宜为200~300,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采用双向钢筋网片配置在板的顶面和底面。当筏板的厚度大于2m时,宜沿板厚度方向间距不超过1m设置与板面平行的构造钢筋网片,其直径不宜小于12[阅读全文:]
摘要: 答:次梁两侧默认各有3个箍筋,直径同梁箍筋。具体工程情况在高级属性或钢筋列表中修改。如果不想要附加箍筋,只要在“梁高级属性设置”对话框中,将每侧箍筋个数改为“0”便不会有箍筋了。[阅读全文:]
摘要: “端部形状组合”不同,其计算出来的钢筋根数是不同的。比如T型与L型,其受力钢筋的布置就不同,L型两边均布置到边,而T型一端是通布,另一端是布置到横向的1/4宽度处。[阅读全文:]